本報訊(記者 李君娜)“群眾路線,是條什麼路?是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趕考路!群眾路線,是根什麼線?是執政為民務實清廉的生命線!”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製作的電視政論片《趕考路上》,以豐富的新聞資料、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黨內外評價,全景式地回顧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2013年6月開始到2014年9月底基本結束的全過程,重溫了教育實踐活動向全黨全社會傳遞的強大信心和力量。該片於10月8日在東方衛視首播後,引起各界反響,廣受好評,今晚20:40以及明天13:00,《趕考路上》 將在上視新聞綜合頻道重播。
  趕考永在“路”上
  《趕考路上》重溫中國共產黨的“趕考”歷史。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會上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後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會議結束,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出發,來到北京。毛澤東帶領共產黨人踏上趕考之路。
  65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這條“趕考”路風雨兼程,向歷史交了一份高分答卷。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又到了西柏坡。他說:“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的‘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
  趕考在繼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2012年年末,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過沉甸甸的歷史接力棒不到20天,中央政治局就通過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進行第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是一項長期任務,解決作風問題是一項經常性工作,必須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
  《趕考路上》發出鏗鏘有力的時代之音:“永在趕考,這就是我們的事業!永在路上,這就是我們的黨!”
  群眾才是“考官”
  誰真正有資格評定趕考路上成績好壞的“考官”?《趕考路上》明確指出:“巨變的時代、嚴峻的挑戰、複雜的困難,成為新的考題;億萬人民群眾,就是心如明鏡的考官”。
  “這部政論片至少明確了三個意識:永在趕考路上的憂患意識、群眾路線的宗旨意識、解決問題的問題意識,三個意識歸根結底是為了強化中國夢的信仰和信念。”東華大學教授賀善侃看完《趕考路上》後,直言:“我們的執政黨在位是為做官還是為人民服務,顯然,答案是後者。 下轉◆6版
  (上接第1版)我們的‘考試’為的也是回答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而誰是可以給這場考試打分的考官,只有群眾。”在賀善侃看來,時代會變化,趕考之路永不結束,考試內容也是常考常新,“我們拿什麼來回答人民群眾對黨的新期望,在《趕考路上》這部片子中闡析得非常清楚。”
  能不能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成為黨在新的歷史時期趕考破題的關鍵。一改以往電視政論片里以專家、學者或政府官員為主要訪談者的傳統,《趕考路上》里出現了大量的群眾訪談對象。“這個風氣好了麽,大家老百姓的生活好,你說是嗎”“你講得怎麼樣,做得怎麼樣,實際上老百姓大家心裡有本賬”……在短短45分鐘的《趕考路上》,這些平淡朴實的大白話占了不少的篇幅,它們出自不同城市的普通市民群眾之口,卻是再實在不過的“考官評語”。
  “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面對人民群眾這樣的主考官,執政黨要交出讓考官滿意的答卷。群眾的肯定,是我們的最大榮耀。”主創團隊成員李琪如是說。
  人人都“趕考”
  《趕考路上》在東方衛視首播後,浦東幹部學院科研部主任劉靖北教授對該片點贊,認為“開篇有衝擊力,結尾有力量,亮點突出、立意高遠”。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周錦尉也給該片高分,認為其“主題鮮明、視野新穎、表達生動”。
  一部45分鐘長度的政論片,緣何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好評?《趕考路上》 的主創團隊成員葉孝慎告訴記者:“可以這麼說,受‘趕考’路上的精神感召,團隊成員也是用趕考精神製作完成這部 《趕考路上》。其中,光是文稿,從第一稿到定稿,改了至少幾十遍。就拍攝素材而言,剪出5集系列片的容量應該不成問題。”
  攝製團隊在蘭考拍攝剛被暴風雨襲擊過後的蘭考東壩頭鄉張莊村。剛剛上任的年輕村支書程遠飛帶著大家排水、通路,看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全村通電。好不容易落實了新的電線桿,卻遇到了他想不到的困難——有村民坐在電線桿上,就是不讓施工。片子播出後,很多觀眾認為不會這麼巧就能碰上這樣的事,也許用的是資料鏡頭。而事實上,當天正是酷暑時分,團隊依然堅持守在現場,才捕捉到這些生動畫面。陪同的蘭考當地工作人員說:“來過很多拍攝團隊,沒見過你們這樣的。”
  葉孝慎說:“不僅是每一個工作人員在‘趕考’,接受這次訪談的每一位專家學者又何嘗不是?我們約定採訪的一位理論家,已80多歲。採訪前一晚的23時25分,他把採訪提綱一字一句修改完傳給我們,第二天早上的7時25分,又傳來一個修改稿。可以想象,這位老人是以一種怎樣的認真態度在考慮這條‘趕考’之路。”
  (原標題:《趕考路上》傳遞強大信心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bxmybbbxw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